学长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长风采
赴台研修心得——程妍琪
发布时间:2018-12-29浏览量:657

我与亚大的二三事

        人们常说:“美好的时光总是易逝的。”之前对这句话没有什么感觉,但这次来亚洲大学交流的半个学期,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会。恍惚之间,仿佛我才刚刚来到台湾,刚刚来到亚洲大学,但实际上已经到了学期的末尾。记忆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被淡忘,那就用这篇文章来记录下这学期生活与学习的美好时光吧。

       一、初识亚大

        2018年9月7日,怀着激动和忐忑的心情,我来到了位于台中市雾峰区的亚洲大学。初来乍到,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又陌生,幸好有曾妈带我们熟悉校园。

        10号就正式开学了,第一天的课程是8点10分开始,按照之前在学校的习惯,8点就到教室准备上课,没想到的是,教室人很少,大概只有四五个人,我还以为进错了教室。后来才知道,在台湾上课,学生和老师都会比规定的时间晚到,而且课堂气氛很自由,大家会在上课时吃东西,随意进出教室,这跟大陆的课堂很不一样。学习模式也有不同之处,在大陆,我们一般是老师准备教案、ppt,由老师主导,学生主要是认真听讲、记笔记,期中期末考试是以闭卷考试为主;而在台湾,很多课程是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小组一起进行讨论,而检查方式则是以期末报告为主。

        我个人认为这两种模式都各有优缺点,像大陆的学习模式,虽然是以老师教授知识为主,小组讨论往往是作为平时作业去完成,期末考试就要靠自己去复习背书,这样学的会更扎实一些,但比较枯燥,学业负担更重一些;而台湾的这种学习模式,会让学生进行多次讨论,一起合作完成期中、期末报告,通过讨论,大家可以集思广益,会更多元化的去思考,也不会只根据期末就打分,而是综合出勤、期中、期末还有其他的作业一起评量,学生的压力更小一点,但也不排除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不均衡的情况,所以这种模式会有一部分学生在浑水摸鱼。

        亚大的学生活动很丰富,各种社团、学生会举办的活动,还有节庆时候,学校自己举办的活动等,学生的业余生活很精彩,不会枯燥。

(有趣的感觉统合课程)

       二、渐渐熟悉

        学习生活慢慢渐入佳境,也交到了很多要好的朋友。由于课程要求,我去参访过两所幼儿园,还跟小组同学一起去到南投县埔里镇录视频,收获了很多......

       (一)参访幼儿园

(参访大同国小附幼)

       这学期的幼儿学习环境设计和幼儿园课室经营这两门课程,都有去参访幼儿园的内容。我去了大同国小附幼和弘明幼儿园,在参访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台湾幼儿园和大陆幼儿园的不同之处,也看到了两岸对于学前教育理念的异同。

        大同附幼位于国小校园的东北角,与国小共享风雨操场、跑道、游乐区等基础设施;他的园舍有两层,一层包括教室、办公室和厨房,二层包括会议室、图书馆等区域。

        在参访时,幼儿园的主任跟我们说,园舍那栋楼是花了1亿多新台币新建造的。她在这里工作25年,之前都是把国小里面最角落、破破烂烂的教室当作幼儿园的教室。最近几年台湾少子化问题比较严重,国小校长觉得要把幼儿园做的好一点,这样家长就会直接把孩子升到本校的一年级,就不用担心入学率的问题。所以就为附幼新建了这栋楼。参观附幼之后,尤其是听了这些话之后,我觉得幼儿教育真的很重要,需要人们的重视,而在幼儿园中想要激发、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就需要学习环境的规划,包括整体环境、室内外环境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幼儿教育。

(参访弘明幼儿园)

        这是我第一次遇到结合读经、蒙台梭利、品德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的幼儿园。接待我们的老师告诉我们,小朋友们每天都会有10-20分钟的时间读经,包括《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等,读经可以增进专注力和记忆力,让幼儿学习静下心来平稳情绪,当天去参访时小朋友们都没有太过失控的举动和行为,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间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还是很有成效的。

        在听吴老师介绍这所幼儿园的故事之后,我的内心受到很大触动,从1990年开始到现在,从一所幼儿园到八所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高中,完成了十六年一贯制,这其中经历了多少不得而知,但这真的是有理想支持着向前走,一步一脚印,一直在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前进着。

        在参访这两所幼儿园之后,让我想起了之前在青岛的幼儿园见习的经验。我们学校从大二开始每学期都要去幼儿园见习两周,我见习过三次了,在见习的十天中,我们要配合老师的工作,打扫卫生,照顾幼儿,观察老师上课等等。大陆幼儿园老师的工作非常辛苦,工资也不算高,而在我参访的幼儿园中,我感觉这里的老师都很耐心、很有爱心,讲话也是细声细语,非常温柔。可能是因为台湾的学前教育发展的比较早,能看出来在管理运营方面都很成熟,大陆的学前教育有学习各个地方比较优秀的教育理念,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但还需要进步。

       (二)发现埔里

        幼儿园、家庭与社区需要设计幼儿园在地化课程,我们要到小组成员的家乡拍摄影片,于是我们一起去了南投县埔里镇,体验了在台湾坐机车,我们去了埔里酒厂、地母庙、地理中心碑......台湾同学们带我了解并认识了这个可爱的地方——埔里。通过设计在地化课程,我知道了幼儿园教学的内容不一定只是知识方面的,有必要让幼儿了解自己生长、生活的地方,培养他们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等等。

        妮燕老师教的很好,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她教给我的更多是与幼儿、幼儿家长的相处之道,这门课程让我学到了很多。

(小组成员在埔里)

       (三)小组合作

        台湾的大学和大陆的大学还有一点不同是,台湾的大学课程很喜欢小组合作的模式,在大陆,我们也会有小组一起完成的作业,但我们更倾向于分工而不是合作。分工跟合作的区别在于,分工是小组成员每人负责一部分,大家各自把自己的部分做好,最后整理到一起;而合作是,在一个小组内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进行头脑风暴,然后把要整理的内容汇总下来。分工并没有小组成员间的讨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一定全面,而合作产生的结果,是比较全面而且多元的,这就是合作比分工更好的原因。

        在特殊幼儿教育这门课程中,我第一次接触到了PBL模式,一开始,我完全不知道PBL是什麽。在老师的讲解下知道了概念,在3周的讨论中,我也掌握了PBL这种教学方法要如何运用。我在PBL学习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如何处理大量的信息以及记下重点,以及在当天的讨论中,如何清楚的将信息分享给其他成员。PBL模式比起普通的上课,同学们可能会更有收获,因为平常上课都是以老师教授为主,学生往往比较被动,学习效率不是很高;而像PBL这种以问题导向,团体一起讨论的模式,学生先收集资料,就相当于自学了一遍,再和其他成员一起讨论,相当于复习了一遍,这样知识掌握的会比较牢固。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觉得可以更多的运用PBL这种模式,让自己主动的去学习。

        在开学第一周时,每门课程都会开始分组,而我还不认识班上的同学,让我感到温暖的是,不论哪一门课,都会有热心的台湾同学来邀请我跟他们一组,这可能在他们心里觉得是不起眼的举动,却让我的心一次一次被温暖着。

(感统小组成员合照)

(小组试教感统课程)

       三、不舍告别

        130多天的交流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仿佛是一场梦。在来之前,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要到台湾交流,我也说不上是为什么,可能是快毕业了,想要逃避毕业的压力;可能是想要到台湾玩一玩;也可能是想要到一个全新的地方,体验不同的生活......

        要说我在台湾学习生活的心得,那就是两岸教育模式的不同,既相似又不尽相同。两岸同文同种,肯定会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由于台湾特殊的历史背景,也发展出一些特色的教育模式,而这也就是值得讨论的地方。一开始,刚到台湾之后,还有些犹豫,毕竟是耽误了考研,既来之则安之,不如沉下心来,好好去体验。慢慢的,我认识了很多人,只是因为一个善意的微笑,我们就从陌生人成为朋友,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一起讨论各种事情......

        在台湾,生活节奏很慢,这也让我抛开了浮躁的心态,重新审视了自我,别人说的话可以听,但不要影响自己的判断,毕竟他不是你,又怎么会了解你的心情,要用自己的心去看,去感觉。这130多天,我收获了很多,而台湾,也在我的经历中,从一个只在电视网络上看到的陌生岛屿,变成一个充满了欢笑、回忆和留恋的地方。这些日子,值得放在心里收藏,带着希望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