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动态
【信息速递】高校明确:压缩人员经费支出
发布时间:2024-07-10浏览量:119

今年5月初,河南某高校召开财务工作会,研讨交流增收节支新途径。会议明确指出,“要减员增效,保骨干、保重点,压缩人员经费支出总量,提升人员效能。”事实上,在全国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近些年高校精简机构、减员增效的步伐正在加快。

去年10月,西北工业大学宣布启动机构改革,明确要减机构、减干部、减管理人员。同年底,其官网更新组织机构,多个机构被并入管理。比如校友总会办公室更名为对外联络办公室,教育基金会办公室职能纳入管理,原基金会办公室主任另有任用。

此外,陇东学院自2022年底以来陆续撤并部分内设机构和岗位职数,也可谓大刀阔斧。

今年4月,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宣布,将从部门设置、岗位分类、岗位编制设置、岗位职责四个方面优化学院行政机构,将现行的13个部门整合精简为5个部门。内设机构改革也在二级学院内部推行。

同在4月,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宣布顺利完成内设职能机构“三定改革”。根据学校报道,改革后21个部门实有人员数量减少了18个(缩减编制人员数量8%)。年初,该校完成全员竞聘上岗工作,对29名未聘人员妥善分流、安置,最终解聘2名人员、待岗3名人员,岗位配置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此外我们注意到,多所高校图书馆似乎成为本轮改革的“先头部队”,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减员增效方面,率先落地措施并取得成效。

用工改革:临聘馆员减半

今年5月初,湖南工学院图书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圆满收官,涉及5个部门和43名定岗人员。在1个月前,图书馆召开的2024年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暨全员重新聘任上岗动员大会上,馆长唐红表示,图书馆现行的机构设置不科学、部门职责不清晰、人员配备不均衡等问题已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改革提出四方面的举措,即调整内设机构职能、全员重新聘任、严格劳动纪律、推行干部“能上能下”。通过全方位改革,优化人员配置、岗位职责清晰、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与工作效率。

西安财经大学图书馆则在2023年完成了临聘人员用工改革,在去年7月、11月分别与11名临聘人员和10名保洁人员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在人事处的指导和支持下,平稳有序完成了21名临聘人员用工改制工作。

与此同时,图书馆还进一步推进创新管理。在对图书馆的业务进行全面梳理后,一是把所有具体业务全部划分到设定的岗位上,业务落实到人,二是针对岗位业务不同对人员进行差异化管理。经过用工改革,在临聘辅助馆员从20人减到11人的情况下,通过对老校区业务功能调整和新校区流通阅览部岗位设置,优化了流通阅览部人员结构,有效对冲人员减少对业务带来的影响,做到安全平稳,减员增效。

减员增效的目标是裁减冗余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经过新一轮岗位聘任,江苏海洋大学图书馆通灌分馆本学期在人员配置上通过实行单人轮班制,把减员增效落到实处。

据介绍,“单人轮班”就是一个人负责当天所有业务。全体工作人员在做好日常借阅工作的同时,既是“门童”,与物业值班人员一起提醒读者刷卡入馆,演示自助借还机使用方法;也是“保洁”,与学生一起负责每间新开放书库的整理和清扫;还是“导购”,穿行在图书馆四个楼层,主动为读者查找、获取、推荐书籍。改革后,虽然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双双增长,但服务热情却更加高涨。

高校教辅人员,减了!

其实在网上搜索“减员增效”,后勤保障部门是高校相关改革中行动更早、更积极,或许也是取得成效更明显的机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高校工勤人员从2013年的16.46万人降至2022年的12.15万。

2018年,湖北某高校后勤集团部署减员增效工作时要求严格控制管理人员职数层级、严格定编定岗,推动管理结构扁平化,细化和改进绩效考核办法。

为减少人力成本增长过快带来的巨大压力与严峻挑战,后勤集团分批对4-6级岗位和6级岗以下岗位减员增效工作,要求4-6级岗要由原来147个总职数减少至114个,管理岗位进一步减少,人员编制向一线倾斜。

为此,某中心提出具体举措:一是管理人员实施一专多能、一人多岗,减少管理成本,二是重组、淘汰业绩较差的班组,最终实现部门人员结构合理,架构清晰,责任明确,人人挑重担的目标。

此时再回看此前的统计数据,高校教辅人员数量近10年来虽然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但2022年(24.10万人)相较2021年(24.34万人)却已经出现下降。

那么在当下,不少高校将不断优化管理人员和编外人员配置,通过合理控制人员支出作为实现“增收节支”的重要举措之时,包括图书馆在内的高校各类教辅部门,是否将是高校内设机构改革重点?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信息来源:麦可思研究)